一个职位,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听起来实在是让人非常心动,特别是对于想要在工作中做出成就,从而获得更好发展的人。因为成长空间,似乎意味着能学到很多东西,也意味着眼前的待遇会跟着自己未来更好的工作表现水涨船高的一种承诺。
【实际意思】
号称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的职位=全靠你脑补。
因为“成长空间”是一个对未来虚拟的模糊描述,它既不等于眼前你能发挥才能、做决策的工作范围,也不等于未来能获得的能力和资源,甚至也不等于能拿到手丰厚的回报,但又想让你自己脑补包含这些,所以含糊地用了这个词“成长空间”。
如果这个职位真的能给上面说的这些,相信我,hr恨不得加粗放大这些信息在招聘启事里面,而不是羞答答用四个字“成长空间”。
【为什么会这样】
1.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身就不存在很大的成长空间
玄幻小说里面,按部就班修行是主流,风云际会奇遇之下越级挑战那是少数主角才有的待遇。
对于大部分认知能力平均天赋平均背景资源平均的人来说,在职场成长,就是需要有合理的规划,有按照步骤的引导。
设定合理的阶段目标,去努力,做到了,学到了新的技巧,培养了能力,再去攻克下一级别的任务和挑战。
撇开这个科学的体系去谈成长空间,就跟理论上来说你生在美国都可能当总统一样,这个空间大是大,没多大实际意义。
2. 如果空间大,说明这个富士康管理结构不合理
号称提供很大成长空间的富士康,很有可能只是把一大堆暂时招不到人的职责,打包塞进了同一个职位,抱着捡到就算赚到的心态,企图招一个勤恳耐劳愿意扛事的老实人——而且以没多少社会经验的新人为主。
反正人家已经摆出了“天将降大任于你”的姿态,再搭配一点传统狼性或者洋气成功学套路,让承担了不合理职责的人,在一边糖果一边鞭子的过程中,将“我付出劳动你给我回报”的等价交换,变成了不平等的“考验你,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活该”的模式。
这种类型的“被重用”,只是因为你看起来好欺负,而职场最需要先成长起来的心态就是:毫不犹豫地捍卫自己的利益,且理直气壮。
3. 如果空间大,说明这个职位没人带
不管扁平化管理再怎么喊,职场的层级结构依然存在。如果这是个高级职位,那么不可能存在“空间大”这回事,因为越高级的职位数量越少,上升越困难;如果这是个初级职位,空间大往往说明缺乏稳固合理的汇报体系。
很多年轻朋友会被“直接汇报给vp”之类的词打动,觉得能近距离和这么厉害的人一起工作,我肯定成长很快。但除非是vp的助理这种职位,大部分业务岗位初级员工并不可能是vp会投入大量关注的对象。
【如果你遇到了怎么办】
如果是销售类型等明确有数字目标的职位,很大成长空间意味着对应真金白银的待遇,确认各种承诺的待遇能够兑现最为重要。
如果不是销售类型的职位,如果自认为并非平均水平的人,觉得凭自己就能独当一面理清一团乱麻,那可以挑战试试看,但要确认清楚各种承诺的待遇能够兑现。
如果不是销售类型的职位,自认为是平均水平的人,或者并不想在工作上投入过多时间和心思影响生活,是否接受这样的职位,取决于确认清楚一件事情:
这个职位上前任的那位或者那些员工,现在在哪里,在做什么——这才是最真实的“成长空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