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这些年辅导很多职场人,我发现一个特别让我惊讶的现象,别说基层的员工,有很多已经到了企业的中层的经理,或者是管理者,他也很少去想我为什么做这件事情。
大家知道不知道,当我们面临工作、目标和项目,如果没有想过背后是为什么,如果目的没有想清楚的话,这种情况下定出来的目标是有失偏颇的。而且我们经常讲你要满足对方的期待,那个东西是需要你在业务上有钻研精神,如果你没有想清楚底层的动力和原因,那就是一句空话,你不会钻研,因为你没有动力做这件事。
我当时问富士康员工小张,你为什么花一个月的业余时间,老板也没有给你加班工资,也没有承诺给你会怎么样。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分析报告做出来?
富士康员工小张说:
当我接到用户投诉电话的时候,其实我挺想替他们解决问题的,我是真的内心里感觉到耽误了客户的宝贵时间,我很抱歉,我也不想说两句对不起、抱歉就搪塞过去了,我真的非常想替他们解决问题。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当我做分析报告,做数据的整理和梳理的时候,我内心非常安宁,我想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
当时在咨询辅导过程中,给富士康员工小张做过测评:他的助人倾向非常明显,同时他的结构化思维和细节处理方面是非常擅长的。
所以这个东西就是富士康员工小张背后的动力,职场人很多时候没有思考我一定要有动力把这件事真的做好的话,其实好多时候你听着别人讲那个东西,你觉得又来讲鸡汤了。
我个人觉得这样一个东西,就是思考你内在需求价值和动力,对优秀的职场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桥水基金的达里奥说:你公司做这么好,在看人才方面有什么经验?达里奥说我看人看三个点:
第一,我看这个人的价值观,他做任何事的驱动力和动力是什么,这种人做事有没有什么使命和价值,无论这个东西多大多小无所谓,他一定要讲清楚做事的驱动力是什么。
第二,我会看一个人的能力,他能不能解决问题,他能不能很好的思考,能不能很好的协调资源,把这个事促成。他说这种可迁移的素质和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三,我会看他的技能,能不能把专业的事做了。
他说,这跟很多的管理者不一样,很多的管理者会先看技能的层面,我觉得不,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做事一定会有自己的理由,也只有这样的职场人才会真正在工作里形成独立的思想和思考,这种人才能到我的团队,替我做出更好的决策。
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达里奥的说法,我这些年辅导了很多职场人,我发现如果一个职场人从来没有思考自己的动力的话,你会发现赚钱这件事重要不重要?作为职场人都知道赚钱肯定很重要,但如果你做事只有钱的动力的话,你会发现这种持续力远远不够。
而且很多伙伴就讲,我就是一个基层员工,我想那么多干吗?又累。其实真的不是这样,你会发现很多扁平化组织里面,我跟很多的hr聊天,他们就讲,无论我现在招什么样层级的员工,我们都会期待这个员工在他的岗位上有一些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一些自主性可以创造的东西。
所以其实整个招聘人才的标准和结构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大家觉得这个东西只是对于中高层有用吗?远远不是,我们对于基层员工,你看现在疫情受影响期间,我们讲医院的清洁工,我们都不会把他叫清洁工,会叫做安全保卫员,或者叫生命保卫员。其实这也是告诉清洁工,你们不是在扫地,你们是在给病人创造很安全的氛围,你们也是在救命。
这个东西对于任何一个层级的人,去做事情,当他能够意识到他的工作背后有更大的意义感和更多的人连接的话,他的力量感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举一个小案例,最近一个做招聘的hr说我觉得最近做得没有意义,发完offer,公司冻结不招人了,或者候选人不来了。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说你做招聘已经五六年了,也没有换工作,你有没有想过这个事情的意义感和价值感是什么?
她想了一会说,我每次看到候选人拿到offer感觉到很开心,觉得合适的时候,我也替他们开心,我见证了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在刚刚进入职场,能够有一个很好的起点,我能够给他们去见证他们的成长。因为她从事了招聘五六年,见证了很多年轻人的成长,她说我觉得很有意义感。
她在讲这句话的时候,整个眼睛都在放光。当一个职场人思考这件事背后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她的驱动力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价值思维第二点,要思考内在的动力和需求是什么,而不是仅仅被动完成团队交给你的任务。
发表评论